5月16日,德燃动力签约重庆两江区,将投资10亿元建立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建成年产3000套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达25亿元
结合前期雪人股份、泰歌氢能等落地项目,重庆氢能源产业布局覆盖了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配件、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环节,整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完成这些布局,重庆市表面上仅仅花了不到3个月,可谓雷厉风行,不过氢云链研究发现,重庆实际上已经涉足氢能源产业十多年。
重庆对多次起落的氢能源,此番重庆政府以空前力度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正是意味着,氢能源的机遇已经来临。
重庆氢能源布局回顾:跑步进入氢能产业
重庆的氢能源企业分为本土派和引进派, 本土企业宗申集团、长安新能源等不断推进氢能源产品商业化,科研机构上重庆大学等一直致力于基础研究。
重庆氢能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垦荒期,主要由本土企业机构进行。
早在2003年,重庆宗申集团就开始关注氢能源产业,在2004年收购了加拿大派姆公司,切入PEMFC行业,并曾推出氢能源叉车、氢能源残疾人三轮车。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及政策导向的原因,宗申集团暂停了在氢能源业务上的拓展。
长安汽车则在2009年开始对氢能源汽车上进行研究,并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提供了5辆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示范运营。
在2010年之后,重庆氢能源产业陷入了低潮。期间偶尔有氢能源相关信息,但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2014年11月18日,华榕新能源投资开发建设的氢能项目在两江工谷工业园落户,计划生产燃料电池汽车、摩托车和三轮车。
2016年,宗申动力再次推进氢能源业务,成立了宗申氢能源公司,并请回了独立开发了巴拉德BAM膜的魏金柱先生担任首席科学家,但产品研发进度较慢。长安也重启了燃料电池汽车的项目,但推出产品的时间定在了2025年。
第二阶段是建设期,在氢能源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重庆积极引进外地企业,走上氢能建设的快车道。2019年3月开始,重庆市密集地宣布氢能源产业项目落地信息。
至此,加上前期本土企业的工作,重庆已经完成了包括制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电堆及配件、燃料电池应用(商用车及乘用车)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动作神速。
重庆的发展模式特点
重庆发展氢能源的基础条件良好:在有丰富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用于制氢,有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支持终端应用研发,本土企业对氢能源的认识到位,产业起步早。这样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基础优势。
但重庆却没有在氢能源产业建设中占到领先的位置,也没有充分利用本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发展速度慢
重庆在十几年前开始发展氢能源产业,尽管中途停滞,但在2016年重新启动之后,经过两年时间依然进展缓慢,直到氢能源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才在重庆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后才进入快车道。
2、引进企业为主、本土企业为辅
从产业基础看,本土企业已经基本满足构建氢能源产业链的需求,只需引进部分环节的企业就可形成全产业链的布局。
但由于本土企业项目进度问题,重庆政府大量引进外部企业,并有外部企业为主推动产业发展,本土企业成为了配角。如泰歌与力帆合作进行氢能源汽车研发,但力帆只是代工厂。
同为西南双子星城市,成都与重庆的基础条件接近: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布局较早的企业,有一定汽车工业基础。但两个城市在氢能源产业发展上与重庆大相径庭。
成都在原有的天然气产业基础上,依托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发展处完整的氢能源产业链。
由于基于原有产业发展,成都市的氢能源产业建设不仅投资较少,同时速度更快。同时成都实行扶植本地企业、吸引外来创新企业并行策略,目标是构建成都氢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形成科技与产业的良性循环。
而重庆却失去了本土企业主导和产业起步早的两个优势,采用引进企业设厂的模式,尽管能快速推进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研发能力,未来可能将成为代工基地,与重庆市的定位有所出入。
3、缺乏整体规划
全国各地发展氢能源的城市已经陆续推出整体发展规划,对本地区氢能源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一些发展地比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出台一些细分领域的政策细则,对于当地氢能源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重庆市还没有出台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而氢能产业的建设却已经开始快速推进。这说明了相关部门有一定的紧迫感,也说明了重庆政府在前期并未对氢能源产业有太多的关注,对氢能源产业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
另一方面,重庆的氢能源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定城市协作的迹象,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
重庆在制氢、加氢站、氢能源汽车制造、氢能源汽车商业应用等多个环节上集中引进武汉市的氢能源企业,从而使重庆与武汉市在产业上产生了一定的联系,这种类似“对口帮扶”的情况在全国氢能产业中是少见的现象,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对于国内其他有发展氢能源产业的城市提供了范例。
对于重庆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重庆在氢能源产业发展上已经落后与兄弟城市成都,虽然已经奋起直追,但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才能加快发展速度。
1、加快政策制定
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调研进度,找到合适重庆的氢能源产业方向和发展路径。
2、协调企业关系
通过规划,协调好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本土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
3、加快应用落地
利用雄厚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气体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应用落地。
4、加强与成都氢能源产业圈的联系。
成都氢能源产业在氢气制储运上有明显优势,重庆在燃料电池汽车上有更大的潜力,两座城市在历史、地理等上游较深的渊源,可以通过加深合作,形成西南西区的氢能源产业双核心,推进氢能源产业发展,进而辐射全国。
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基础、工业基础最好的城市之一,重庆发展氢能源对于推动西南地区的氢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但重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加快氢能源应用落地,重新抢得发展先机。
来源:第一电动